七夕時,湊巧跟大家一起讀了佛洛姆的《愛的藝術》這本老書。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至少確定了一件懷疑很久的事:「霸道總裁是不存在的」。不是我沒遇到而已,而是不可能遇到。這個命題,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但看到我媽每次看韓劇看到嘴開開的樣子,我知道很多人也跟我一樣,看了各種偶像劇跟言情小說幾十年,不管再怎麼嘴硬,其實心裡相信「只是我還沒遇到而已」。
前陣子看了一本書叫做《閱讀浪漫小說》,對於小時候看遍各種少女漫畫、言情小說、BL的我,實在是有種回到自己出生地的感覺。這本書有個章節解釋言情小說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印刷機效率變高後,需要把剩餘產能轉化成商業價值。於是一個來自P&G的王牌業務,決定用賣肥皂的方式賣書,言情小說這種印鈔公式就橫空出世:把高富帥,加上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愛,放在超市賣。造成即使讀者的理性上知道這種東西不存在,不斷重複換湯不換藥的閱讀之下,潛意識開始漸漸相信「只是我還沒遇到而已」。
這種不求回報的愛,綜合各家說法,就是母愛。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在男人身上找母愛,這種組合簡直就像是想出皮卡丘這隻會打雷的老鼠一樣有創意。從根本理解到他就是不存在的,從這種思維裡面解脫,我覺得意義重大。在這之前,常常會覺得,關係會失敗,是因為人不對,而不是我維持關係的技巧不好。就像這本書裡舉的生動例子:「這種態度可以比之於一個人想要繪畫,但他不學繪畫藝術,卻認為只要等待正確的景物即可,只要他發現了正確的景物,他就會把它畫的優美漂亮。」
明明在其他所有事情上,我們都會以自己的「理性」為傲,我們會讀書來探討怎麼改善決斷力、談判能力,談什麼是反智。但是談到真愛,好像就不能用這些學了三十幾年的知識跟技能,或至少不能公開說,只能「墜入」。越是不理性,越被讚揚是「真愛」。因為多數人相信遇見命中注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透過後天努力改善關係的人是值得鼓勵,但是從出發點就失敗了。
好幾次跟不同朋友談到這個話題,不止一次感覺到對方對於從直覺或本能以外的角度去談情愛感到不舒服。絕對不是為了硬要把這篇凹到跟工作有關,我只是想到如果用公司裡的用語,好像可以把這件事描述的更正面。在還在辦公室上班的時代,公司裡每間會議室裡都會貼著一張小海報,提醒我們要保持「成長型思維 (Growth Mindset) 」。也就是,相信一個人的能力是可以被培養的。反之,相信人的能力是不變的,就是固定型思維。70年前的佛洛姆用藝術來包裝「愛是主動學習的能力」這件事。現在我可以改用科技業用語說,以上討論的是有關愛的成長型思維。
最新文章會分享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igi.wuwu/
歡迎留言討論